“方式变了,廉政监督从事后为主走向事前,与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
“手段变了,廉政监督由柔性转变为刚性。”
“深化了纪检监察内容,促进完善了电子政务平台。”
去年底,由国家质检总局监察局组织、厦门检验检疫局牵头研发的电子监察系统在厦门上线运行。来自全国的10余位纪检监察专家经过仔细调查研究,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姆指。
新年伊始,厦门检验检疫局局长詹思明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以《电子监管、电子监察,以信息化手段创新检验检疫管理机制》为题作了典型发言。1月16日,“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写入全国质检工作要点。
“监控点”有序
“对经系统发现并查证确属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按规定追究绩效和违纪违法责任,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将大大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据介绍,电子监察系统主要以检验检疫部门运行的信息化系统为依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点的设置至关重要,找准各业务系统风险点,直接关系电子监察系统的有效性。
去年,厦门局结合质检总局部署,在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自由裁量权防控工作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各岗位廉政风险评估活动,共征求各类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237个。期间,他们全面梳理43个现已运行的检验检疫主干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厦门局自行研发运行的系统,明确其中7个系统为一期研发中设置风险信息点的主要对象,重点查找这些系统中难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的、容易导致廉政问题的风险。
对这些风险点,他们通过归类分析,组织专家通过模拟系统对风险进行模拟操作,确定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生成的60个风险点,其中涉及质检总局纪检组监察局出版的《警示教育读本》中案例10多个。视轻重分为“提示”“警示”两类风险,分级管理、层级监督。上级部门对风险处置过程和结果适时监控,对未及时处置或处置不当的,可重新处置。“从业务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到办结,全程监控,防止了违规操作。”
“电子眼”无私
电子监察系统共设置数据采集、风险处置、风险监督、绩效考核、案件查处、我的关注、查询统计和系统管理等8个模块,“把各项相关的政策、规定和制度设置成风险点嵌入到电子监察系统中,形成了由电脑自主执行的固定程序,”质检总局监察局局长刘双来认为,“用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实现了廉政风险防控与技术监督的有机结合。”
从自定义配置远程数据库、表、字段,到配置定时器信息等技术;从灵活严谨的风险点规则设定,到高效、人工智能的规则引擎,系统可对不同来源数据比对分析。它可以自动生成风险信息,对违反程序和超越权限的,自动限制和预警;对违法违纪行为,自动记录和及时发现。此外,还以“傻瓜机”式的编程理念,设置众多开关和灵活的功能,可适应一线不同的工作模式。
这样,在一线使用人员看来,系统“方便快捷,几乎不增加工作量”;在纪检监察干部看来,“提供了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电子公共平台,方便管理和维护”;在质检总局相关司局有关负责人看来,“系统是实现有效监控的‘工具’,适用于业务,以及人、财、物等各类信息化系统的电子监察,有在全系统推广应用的价值。”
“防护网”前移
电子监察系统的启用,将廉政监督前移到执法一线,克服了传统纪检监察工作常常处于问题查处、亡羊补牢的被动状态,大大延伸了源头预防腐败的工作领域。同时,结合绩效考核更加注重责任的追究,实现了案件查处电子化,改变了以往手工作业的模式,做到廉政建设和业务建设深度融合、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同步防控,建立了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追责相结合,全程监控、层级互补、分工把关的新型管理模式。
应用中,广大干部普遍反映,该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把一些制度、规定等设置成风险点,感到自己的行为在执法中受到无形监督,一旦违法违纪必会被发现和追究,有强大震摄作用。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炜观摩该系统运行情况后指出,“电子监察系统的上线运行,实现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段和技术的创新,使制度在机器上落实、权力在网络上受监督,构筑起预防腐败的‘防火墙’,实现了‘不敢为’,起到了加强监管、保护干部的作用。”